鹦哥岭之行收获的鸟种虽然非常少,但在雨林里生活两天的体验实在难得,值了。
以下是我们这组的观鸟总记录,里面有不少我没有看到。个人拍到的新种是白冠燕尾,蛇雕和海南特有的黑头型白头鹎。
此外还捡到一根中华鹧鸪的羽毛,算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品。
下一站尖峰岭,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鹦哥岭之行收获的鸟种虽然非常少,但在雨林里生活两天的体验实在难得,值了。
以下是我们这组的观鸟总记录,里面有不少我没有看到。个人拍到的新种是白冠燕尾,蛇雕和海南特有的黑头型白头鹎。
此外还捡到一根中华鹧鸪的羽毛,算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品。
下一站尖峰岭,会有怎样的收获呢。
我们一行人爬上山顶不一会几头放养的牛就走了过来。护林员告诉我们,这些牛除了主人时不时来喂些盐,基本处于野生状态,这会走过来可能是以为我们来喂盐的。我们笑言:早知道带点盐巴上山,或许能牵一头牛回去。
远远的山坡上两个人一前一后箭步如飞,没多一会已经翻过了一道山梁离我们越来越近,原本看着我们的牛直奔他们过去。他们喂了会牛,走了过来。护林员都认识这两位老者,一位六十多,一位七十多都是附近的村民。他们今天除了喂牛还带了绳子,准备套一头牛回去。喂牛的树叶都是用盐巴泡过的,牛很爱吃,争得不亦乐乎。聊了聊绯胸鹦鹉,上次见到都已是陈年旧事。
我们开始下山,七十多的老者坐在山顶,渐渐成了一个小黑点。我和辛夷小心的往山下走着,还没一支烟功夫,这老人家已经从后面赶上我们。等我俩下到山脚,两位老者都又在喂牛了。如此年纪仍行走如风让我实在是自叹不如。
茂密雨林中走了两天终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南麻村。南麻只有三户人家,在附近种了很多树。
年老的妇人脸上有刺青,因为觉得拍照不礼貌,就只拍了一张背影。男人都在抽水烟,第一次亲眼见到,很有趣的。
向他们询问过是否看过绯胸鹦鹉,并张贴了宣传海报后,稍事休息,吃了两块压缩军粮,就走上回方宏村的路…
鹦哥岭是海南之行的第一站,原本是计划去道银村,后来改为参加保护区的绯胸鹦鹉同步调查,并选择了最辛苦的南麻路线,也因此在保护区的茫茫密林中生活了近四十八小时,野果山菜,埋锅造饭,帐篷露营,好一番野性生活。虽然此行见到的鸟雀甚少,却从保护区工作人员,护林员和同行鸟友身上都学到很多,收获了一份难得的体验。
同行鸟友辛夷文笔工夫了得,木瓜故事继续引用:)
———————————————————-
作者 辛夷
应该是十二月三号吧,晨起,收起帐篷继续前行,大约半小时后到了昨天计划中的营地。小溪上人工砌起了一个小小水坝,保护区的卢老师说是用来装发电机的。可惜机器没装,当时啥都看不到。
傍晚,我们回到营地时主人家已经回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老人家重新修整了下水坝即开始按照发电机。没一会这微型电站就运转了起来,可是光线实在太暗,金色的灯丝就好像林间燃起了一颗微光的星星。
鹦哥岭林间穿行的小小收获,辛夷写的很详细,我就偷偷懒吧。
作者 辛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0fbd00100n53u.html
海南第三天,参加鹦哥岭保护区的绯胸鹦鹉同步调查南麻组的活动,走到霸王岭保护区的松树林里,一路上没看到什么,正念叨呢,路边在找啄木鸟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个小家伙,趴在我脚边不远的一棵倒伏的树干上,也不怕人,我用小数码靠那么近,它纹丝不动的趴那,浑身遍布的麟片像武士的铠甲,背上的脊突是它的武器,早上离开河谷的雨林上山后就没看到啥,这家伙的突然出现,让我们立刻有了活力。
也没绕出有多远,不知道怎么发生的,路边灌丛里就跳出一个东西,一下扑到我的腿上,低头一看,哈,是这家伙,抱着我的腿:喂!你啥时候见过这样颜色的树干啊?
它这一扑上来还就不动了,我也不敢动了,怕把它吓跑了,旁边卢刚老师、理想年代、财瑞可过瘾了,一个劲的拍,我只能拍到这样的镜头。想起有年过年在镇江的小公园看到两个男孩子,肩膀上就趴一只绿色的蜥蜴。我这可是它心甘情愿的跳上来的,我也不能不走啊,试试挪动下脚,第一步,没啥反应,第二步,就一下的跳到路边草丛里,也不跑远就在脚边呆着,看来还真有不怕人的动物。
就这一会功夫,脖子开始变色了,还有脑袋顶部,颜色开始变深了,和我的裤子颜色靠拢,真想多观察会,看它最终会变成啥颜色,但是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没时间和它呆了。
那瞬间有带它回家的冲动,做我的小宠物吧,我知道这是身体里的魔鬼在作祟,动物该有动物的家园,它是属于森林的,再见了小家伙,你短暂停歇的大树要远行了,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