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通过广发英雄帖招募的8名科学监测志愿者集结云南大理,在洱海边合影留念后便风尘仆仆赶往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他们排排站在看什么呢?摄影 / 袁月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地处横断山纵向岭谷区域,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东南部,是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他们准备干蛤?二话不说,直接上图。
斑喉希鹛。摄影 / 束俊松
白领凤鹛。摄影 / 胡若成
红嘴相思鸟。摄影 / 胡若成
蓝喉太阳鸟。摄影 / 束俊松
白花万寿竹。摄影 / 郑海磊
云龙报春。摄影 / 郑海磊
缅甸颈槽蛇。摄影 / 王剀
滇蛙。摄影 / 王剀
没错,他们就是去观爱这些生活在云龙天池保护区内的物种们!
各位看官,请不要以为他们只是去拍拍花鸟虫兽辣么简单,8位志愿者按照鸟类、植物类、两爬类分成三组,在保护区的实验和缓冲区进行了三天的徒步调查,记录下物种监测数据。各位志愿者都具备相当高的物种识别和分类的能力,并且上得高山,下得溪水,以下是他们这次的主要成果:
鸟类:记录发现81种,其中17种为保护区新纪录(参照2007年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下同);
两爬:记录发现11种,其中1种为保护区新纪录;
植物:记录发现52种,其中26种为保护区新纪录。
如此喜人的成绩与志愿者的专业能力与认真态度是分不开的,来一波工作照分享下调查中的苦与乐。
意外的发现:黑颈长尾雉。摄影 / 袁月
三天总计约50公里的徒步路线。摄影 / 袁月
植物组细心观察中。摄影 / 袁月
装备齐全的“两爬大师”。摄影 / 袁月
两爬组夜调。摄影 / 周嘉鼎
志愿者分享收获及感受。摄影 / 周嘉鼎
云龙天池保护区护林员“阿宝”分享他与滇猴的故事。摄影 / 周嘉鼎
公民科学是一项通过志愿者帮助学术研究机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我们召集这帮志愿者的初衷就是希望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保护科学的数据收集贡献力量,除了科研本身之外,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来传播研究成果及保护理念,让更多的人关注目前存在的保护矛盾和问题。
另外,这次活动调查的成果除了对保护区物种记录进行补充和更新以外,我们的公民科学家还跟随着保护区护林员一起,体验了一线保护者艰辛但有意义的巡护工作,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对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同样产生着积极影响。
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徐会明为志愿者们颁发证书。摄影 / 袁月
最后,希望本期的科学志愿者们能把云龙天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大众,欢迎你们常回来!
在美丽天池边的合影。摄影 / 张家国
也敬请期待下期科研志愿者的招募!还是那句话,阿表哥,阿表妹,你要来呢嘎~
作者介绍
撰文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周嘉鼎
编辑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彭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