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jianfengling

海南暗夜寻蛙传

辛夷太能写,我就偷懒咯,呵呵。

以下引用:http://www.jsbws.org/thread-48-1-1.html

… 保护区的车来接上我们直接奔白沙而去,在白沙的保护区办公室,我们十一人终于汇合了,从山里走来,又回到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那雨林里的跋涉突然间变得恍若隔世。

晚餐是保护区请大家饱餐了一顿,大家团团围坐起来,好大的一桌人啊,向日葵一样的。

回到鹦哥岭保护站,想起AK临行叮嘱的夜拍,远远的看到有穿迷彩的人在空地上支了快白布在灯诱,是南昌的学生在采集标本,我们可以去蹭拍了。

强忍着去洗澡的冲动,我觉得我现在浑身是臭的,尤其是头发奇痒,看来野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先抱了极乐鸟和百晓生友情出借的百微和闪灯,白布上密密麻麻的歇满了虫,学生们在用毛笔搜集那种很小的虫,对蛾子他们没有兴趣。

不过,我总是觉得这样拍出来的照片跟标本一样,还是喜欢拍自然环境下的虫子。

按照果老的计划是8点出发去拍蛙,抓紧时间洗澡,没有想到此后的每一天,白天观鸟,晚上去拍蛙、虫、蛇。。。。。。忙的几乎没有时间睡觉。

8点,果老带队,我、云起、理想年代跟从,去前两天果老拍蛙的地方寻蛙。夜不是一般的黑,是乌漆马黑(南京话),如果没有头灯,谁也看不到谁了。山下的洼地里有蛙声,顺着转一圈,用头灯在水草里使劲的找,啥也没找到,我们开始寻着水声往山上爬,边爬边想,怎么又开始爬山了呢,还好没有蚂蟥。跟着他们深一脚浅一脚的,一心一意的要把脚下的路走好了,只要他们一停下,肯定是找到蛙了。蛙比鸟乖了不知道多少倍,乖乖的趴那,一动不动的给你拍。据说做看云起自从第一天跟随果老夜拍过一次,从此就中了蛙毒,每天天一黑就要往外跑,成夜行动物了,后来连睡梦中都在找蛙。

虽说是找蛙,也是看到啥就拍啥,黑乎乎的夜晚,找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蛙躲藏在岩石的缝隙里,树叉中。前几天果老挖掘到云起有找蛙的天赋,我跟在他们的后面,看到头灯们停下围成一圈,我就凑上去拍。

这一路的边走边拍,当我们回到保护站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把脑袋丢到枕头上立即进入了沉沉的睡眠。

在大自然的面前我永远是个无知的孩童。

继续阅读

空中侠-尖峰岭的飞蜥

还在鹦哥岭的时候就听说保护区里有种会飞的神奇蜥蜴,尖峰岭苦等黑眉拟啄木的间隙与它巧遇,看它轻盈地在林间飞跃,真的是很神奇呢。

中文名:飞蜥

俗称:飞蛇、飞龙

学名:Draco volans Linnaeus

英文名:Flyingdragon

物种分类: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鬣蜥科>>飞蜥属

蜥蜴亚目(Sauria)

飞蜥科(Agamidae)

———————

飞蜥属(Agama)蜥蜴,约30种。非特化的蜥蜴。体长30∼45公分(12∼18吋),脊突或垂肉不发达。分布在非洲、欧洲东南部和印度中部多岩石的荒漠地区。

飞蜥虽多为褐色或灰色,雄体於交配季节发生明显的体色变化,变成鲜红、蓝及深浅不等的黄色。有些种类的雌体进行求偶。飞蜥每产2∼20卵,每年可产卵数次。

飞蜥(Agama agama, 又名彩虹飞蜥)是一种普通的灰色蜥蜴,头部红色或黄色。生活在花园、灌木丛和草原。山飞蜥(A. stellio)为埃及北方的常见种类,其尾周围覆满钉状鳞片,相貌凶恶。

体侧有由5~7对延长的肋骨支持的翼膜。具发达的喉囊和三角形颈侧囊。体长150毫米以下,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已知约16种,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中国产裸耳飞蜥(见图)和斑飞蜥两种,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广西和海南。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拔700~1500米的森林中,常在树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在树上爬行觅食时,翼膜像扇子一样折向体侧背方;在林间滑翔时,翼膜向外展开。滑翔可改变方向,但不能由低处飞向高处。飞蜥以昆虫为食。卵生。在地洞或树洞内产卵,每产2~5枚。

http://baike.baidu.com/view/41000.htm

继续阅读

休闲观鸟尖峰岭

从观鸟角度来看,鹦哥岭之行可谓失败。然而尖峰岭短短数日终于一扫前期阴霾,真正体验了南方鸟浪的精彩。特别是有几次,我碰巧就站在鸟浪中心,四面树上各种好鸟同时闪亮登场,叫人目不暇接,不由得大呼过瘾,只恨没有多生几双眼睛。几天下来新增了十来个新种,海南观鸟八日,终于得偿所愿,不虚此行了。

继续阅读

空中花园尖峰岭

鹦哥岭苦行之后,一行人赶至尖峰岭保护区。按同行鸟友的话来说,腐败观鸟旅程就此开始。相比鹦哥岭,尖峰岭保护区商业开发更加成熟,我们也不必苦行僧似的艰苦跋涉。明天只要沿着木栈道走上两圈或者在驻地附近小转一番,各种好鸟即可尽收眼底。走路也不必小心翼翼,也有了更多心思观察这边壮丽的雨林。各种蕨类植物附生在雨林之中,仰起头,茂密的林端宛若升起一座空中花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