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城村

IMG_5139

 

因为一座老司城,永顺司城村受到了很多关注。依山靠水的司城也确实是个美丽的地方。特别是沿河而下,看满山葱绿,听水鸲鸣唱,十分惬意。看船家撑着船逆流而上时还是很辛苦,经过水急的浅滩,还得下河牵船而行。沿河有非常多的钓鱼人,据说一斤野生小杂鱼在市场上能卖到三十块,能够钓上几条大个的红翅膀(鱼)是每个人的希望。

司城村边远的几个村组出行还是很不方便,仅有条可步行的小径,单程都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希望申遗成功后这里生活会更加便捷,却不失自然的情趣。

 

 

 

IMG_4916 IMG_4923 IMG_5009 IMG_5021 IMG_5029 IMG_5030 IMG_5049 IMG_5069 IMG_5077 IMG_5105 IMG_5128IMG_5172 IMG_5190 IMG_5208 IMG_5210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永顺老司城遗址简介

老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城以东19.5公里的灵溪河畔,地属灵溪镇司城村,为永顺彭氏土司政权的司治所在。彭氏司治始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溪州之战后,溪州刺史彭士愁与楚王马希范达成和平协议,并立盟约于铜柱,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接受朝廷改土归流政策,土司政权和平移交,形成了长达800余年的区域自治制度,经历9个朝代,世袭28代35位土司。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曾呈现出“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的繁华景象。老司城是土司统治时期中国西南地区土家族经济、政治、军事及文化的中心。鉴于老司城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国家文物局、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领导及专家高度重视,亲切关怀,2001年6月,老司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0月,老司城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1年1月,老司城遗址被中国社科院入选为“2010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同年3月,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亲临老司城考察。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忠培先生自1994年以来先后四次考察老司城。

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地表上保留了体积庞大的城墙和建筑废墟。1995年至今,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永顺县文物局,先后5次对老司城及外围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基本上探明了城内宫殿、衙署、宗教、宛墅、街巷、土司墓区及外围其他遗址的分布情况。现遗址区内保存有祖师殿、玉皇阁、皇经台、土王祠、摆手堂、古墓群、古街道、古城墙、地下甬道、烽火台、“子孙永享”牌坊、碧花山庄、钓鱼台、观猎台、德政碑等历史遗迹;通过考古发掘,进一步揭示了老司城的文化内涵,为《老司城遗址本体保护维修工程方案》、《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的编制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科学的依据。

考古证实:老司城遗址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张忠培、徐光冀、刘庆柱等40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先后到老司城遗址考察后认为,老司城遗址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的古文化遗存,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既是独立的考古遗址,又是复合的遗产体系。其完整地体现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传统,为研究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土司文化提供了独特见证;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载体;完整地见证了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是民族区域自治成功案例,为研究土家族的传统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提供了实物例证,为探讨当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提供了难得物证。同时,老司城遗址与周边清奇的山水融为一体,体现了文化与自然紧密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极具多元立体展示。

http://www.laosicheng.cn/article/show.asp?id=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