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归档:云南

云龙天池

  

蓝喉太阳鸟 Mrs Gould’s Sunbird Aethopyga gouldiae

 

四月中旬我去大理云龙天池保护区参加了山水自然组织的“暴走团” – 作为科学监测志愿者协助山水团队和保护区做些自然资源调查。我在观鸟组,同行的还有植物和两爬两个小分队。三天三条样线,我们走了差不多五十公里山路,部分路段连走带爬的,确实有点虐。

天池沿线的山里,坡陡林密,属于比较典型的听到看不到,看到拍不到,拍到拍不好的状态,总体上更适合观鸟。不过,时来运转,在相对开阔的地段遇上一波波鸟浪的时候,还是惊喜不断的。三天下来加了十来个个人新种,也算没光跑路啦。:-) 

黑颈长尾雉是云龙保护区的重量级鸟,我们是在第三天的样线上遇到了几次。据同行的护林员介绍,这条样线有段背阳坡的黑颈长尾雉遇见率非常高。走了三天,已经了无精神的我们果然接连遇上几次黑颈长尾雉,立马都抖擞了起来。那段山坡就被我们戏称为长尾雉坡了。黑颈长尾雉非常怕人,见到的都是被我们走路惊飞的,虽然距离不远,但都没有机会拍到。后来我们还见到只死去不久的黑颈雄鸟,薅了根尾巴毛,好歹作个纪念。

云龙天池保护区的旗舰物种是滇金丝猴。不过遗憾的是,滇金丝猴主要活动于龙马山片区。此次活动全部在天池片区。二号样线会路过一片长满松萝的林子,护林员介绍偶尔也会有金丝猴来此觅食。然后,我们的运气没能爆棚,这次终究没能遇上金丝猴。

在云龙的三天,每天晚上会有个简短的分享会,一起看看当天的照片,分享下各自收获,说说当天的趣事,还是蛮有意思的。六月的天池自然观察节好像是混合组队,一个个“杂食性的”博物小分队,看鸟看虫看植物,应该会是个非常有趣的体验。

继续阅读

在静谧的天池边 这群网红自然观察家邂逅了蛤?

 周嘉鼎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4月27日

2018年4月12日,通过广发英雄帖招募的8名科学监测志愿者集结云南大理,在洱海边合影留念后便风尘仆仆赶往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他们排排站在看什么呢?摄影 / 袁月

云龙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地处横断山纵向岭谷区域,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东南部,是以保护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他们准备干蛤?二话不说,直接上图。

斑喉希鹛。摄影 / 束俊松

白领凤鹛。摄影 / 胡若成

红嘴相思鸟。摄影 / 胡若成

蓝喉太阳鸟。摄影 / 束俊松

白花万寿竹。摄影 / 郑海磊

云龙报春。摄影 / 郑海磊

缅甸颈槽蛇。摄影 / 王剀

滇蛙。摄影 / 王剀

 没错,他们就是去观爱这些生活在云龙天池保护区内的物种们!

 各位看官,请不要以为他们只是去拍拍花鸟虫兽辣么简单,8位志愿者按照鸟类、植物类、两爬类分成三组,在保护区的实验和缓冲区进行了三天的徒步调查,记录下物种监测数据。各位志愿者都具备相当高的物种识别和分类的能力,并且上得高山,下得溪水,以下是他们这次的主要成果:

鸟类:记录发现81种,其中17种为保护区新纪录(参照2007年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下同);

两爬:记录发现11种,其中1种为保护区新纪录;

植物:记录发现52种,其中26种为保护区新纪录。

如此喜人的成绩与志愿者的专业能力与认真态度是分不开的,来一波工作照分享下调查中的苦与乐。

意外的发现:黑颈长尾雉。摄影 / 袁月

三天总计约50公里的徒步路线。摄影 / 袁月

植物组细心观察中。摄影 / 袁月

装备齐全的“两爬大师”。摄影 / 袁月

两爬组夜调。摄影 / 周嘉鼎

志愿者分享收获及感受。摄影 / 周嘉鼎

云龙天池保护区护林员“阿宝”分享他与滇猴的故事。摄影 / 周嘉鼎

 公民科学是一项通过志愿者帮助学术研究机构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我们召集这帮志愿者的初衷就是希望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保护科学的数据收集贡献力量,除了科研本身之外,他们也可以通过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来传播研究成果及保护理念,让更多的人关注目前存在的保护矛盾和问题。

另外,这次活动调查的成果除了对保护区物种记录进行补充和更新以外,我们的公民科学家还跟随着保护区护林员一起,体验了一线保护者艰辛但有意义的巡护工作,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对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等工作同样产生着积极影响。

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所长徐会明为志愿者们颁发证书。摄影 / 袁月

最后,希望本期的科学志愿者们能把云龙天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给大众,欢迎你们常回来!

在美丽天池边的合影。摄影 / 张家国

 也敬请期待下期科研志愿者的招募!还是那句话,阿表哥,阿表妹,你要来呢嘎~

作者介绍

撰文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周嘉鼎

编辑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彭聪(实习)

鲁甸震区记录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新民村,一个小姑娘快速跑过地震后摇摇欲坠的两层土坯楼房。当地众多年久失修,结构简单的土坯房正是此次地震造成人员重大伤亡的主因之一。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国家减灾委于8月4日11时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等级进一步提升至Ⅰ级,这是自2010年来,国家自然灾害响应级别最高的一次。

震后,我在昭通市鲁甸县和曲靖市会泽县两地工作十一天,有机会用相机记录灾区点滴。这次地震的震级看似不高,但却因发生在山高谷深、地表破碎、人口密度大、经济水平低、房屋无抗震结构的云南,造成了严重损害。2012年彝良地震发生在昭通北部,当时不到六级的地震即已造成重大损失,今次地震强度和烈度都高了许多,在当地的重大破坏力已可以想见。地震死亡人数也是超过了2010年舟曲泥石流之后任何一次自然灾害。

继续阅读

童年

彝良大山里的一户普通人家,几岁的孩子也在忙着做家务了。

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一边干活一边玩耍。小小年纪,眼神纯净,笑声清脆。

生在大山里,他们或许永远走不出去。走出去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似乎是座围城,我想不清楚,说不明白。只有一点很清楚:不论生活在哪,都希望活得健康、富足、幸福、开心。

继续阅读

彝良十五天

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彝族回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12时16分,云南彝良县又发生5.6级地震。受此次地震及随后的百余次余震影响,截止9月9日12时,地震已造成云南省共计81人死亡,821人受伤,20.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地震还造成2万余间房屋倒塌,受损8万余间;4384头牲畜死亡,畜圈倒塌3517间,受损12683间。彝良全县水利、交通、通讯、学校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2012年9月10日20时至11日7时,彝良县大部分地区突发强降雨天气,多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毫米。据2012年9月11日15:00昭通市人民政府发布的灾情信息,此次强降雨已造成彝良县10.5万以上人口不同程度受灾。彝良县城出境3条通道全部阻断,沿江房屋部分进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全县部分灾民集中安置点受损。

两次灾害叠加,给彝良灾区带来了异乎寻常的损失。强降雨导致的大量滑坡和塌方使得灾害救援的难度显著加大。

地震次日,我启程前往彝良开展工作。半个月时间,亲身经历了这几年来外部环境挑战最大的一次灾害救援工作。单反镜头也莫名其妙的罢工了,只好用一台坏了液晶屏G12全程盲拍,勉强抵挡,记录下彝良所见。

希望这些老百姓的日子尽快好起来。

继续阅读

山中的彝良

彝良地处云南省东北部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乌蒙山区,位于东经103°51′一104°45′、北纬27°16′一27°57′之间。东邻镇雄、威信县,南接贵州威宁、赫章县,西靠昭阳区、大关县,北与盐津县、四川筠连县毗邻。县人民政府驻地角奎镇,海拨800米,距昭通市71公里,距昆明443公里,距贵阳537公里,距重庆586公里,距成都603公里。

因为9.07地震,我在彝良五个乡镇的山里山外跑了半个月,再次体会到住在大山里的不易和灾难之后的艰辛。

山景壮美,生活却因此艰难。

继续阅读

盈江人

盈江县地处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东经97°31′~98°16′,北纬24°24′~25°20′之间。其东北面与腾冲县接壤,东南面与梁河县接壤,南面与陇川县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与缅甸为界。国境线长214.6公里,自古以来有33条通道通往缅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