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两年再次路过哈达铺,短暂停留半小时。
因为七十多年前路过的那些人,哈达铺面貌应该是没有太多变化,只是变红了。
哈达铺(原名哈塔川,因”塔”与”达”韵母相同,后遂读”塔”为”达”,明代在哈达川设 铺,故称哈达铺)是甘肃省南部宕昌县西北部的一个重镇,地处岷 山东麓丘陵川坝之中,位于岷(县)宕(昌)之 间,国道212线300公里处,北距省城兰州300公里,南至县城 34公里,海拔2231米。2004年8月撤乡并镇后,面积达148.1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8万多人,是一个汉、回、藏、羌多民族聚 居区。哈达铺自古是甘川道上的一个商贸重镇和军事要地。三 国时为”阴平古道”(即今宕昌、武都、文县沿岷江、白龙江、白龙 江一线),魏将邓艾当年即从此入川灭蜀。哈达铺盛产当归,是驰名世界的”岷归”主要产区,素有当归之乡的美称。由于地理位置 适中,人口比较集中,商贸繁荣,物资充裕,当年为红军在这里进 行休整,恢复体力,向陕北进军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活动空间。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二、四 方面军先后于1935年9月、1936年8月两次到达哈达铺。党中央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做出了把长征的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 策,改编中央红军为”陕甘支队”。红二、四方面军在哈达铺活动 近两个月时间。期间,在实施”岷洮西固战役”计划的同时,红二 方面军签署命令并发动了”成徽两康战役”。红军在哈达铺播撒 了势必燎原的革命火种,产生了深远的革命影响,哈达铺人民全 力支援红军,为长征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哈达铺是红军长征途 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
哈达铺是甘肃省长征途中留存红军长征遗址最完整、革命文 物最多、保护规模最大、最全面的一处重点革命纪念地。”红军 长征一条街”连接上下街,全长约1200多米,平均宽约6米,街 道两侧毗连式的民居陆续修建于清末民初,现存382间,多为一 檐水土木黑瓦构造,主要用于居住和开设铺面,从建设形式到使 用功能仍然保存着原有风貌。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当年红军在二 万五千里长征中一、二、四3个方面军都走过的最长的历史街 道,也是保存原貌较为完整,极具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道。《经 济日报》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在《党必须指挥枪》一文中称这条 街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一街。”新建纪念馆展厅全面介绍了 红军长征在宕昌和陇南的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