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海南观鸟行是在白沙和乐东两个黎族自治县,本是个了解黎族风情的大好机会,可惜大多时候都是漫山遍野游荡,前后一周也没接触到多少黎族老乡,算是个小小的遗憾吧。
不过确也因为角度不同,得以看到些不寻常的黎人生活。
南麻-只有三户人家的村落
南麻村的风水林
海南牛仔
木瓜的故事
[…]
|
|||||
此次海南观鸟行是在白沙和乐东两个黎族自治县,本是个了解黎族风情的大好机会,可惜大多时候都是漫山遍野游荡,前后一周也没接触到多少黎族老乡,算是个小小的遗憾吧。 不过确也因为角度不同,得以看到些不寻常的黎人生活。 南麻-只有三户人家的村落 南麻村的风水林 海南牛仔 木瓜的故事 […] 还在鹦哥岭的时候就听说保护区里有种会飞的神奇蜥蜴,尖峰岭苦等黑眉拟啄木的间隙与它巧遇,看它轻盈地在林间飞跃,真的是很神奇呢。 中文名:飞蜥 俗称:飞蛇、飞龙 学名:Draco volans Linnaeus 英文名:Flyingdragon 物种分类:爬行纲>>有鳞目>>蜥蜴亚目>>鬣蜥科>>飞蜥属 蜥蜴亚目(Sauria) 飞蜥科(Agamidae) ——————— 飞蜥属(Agama)蜥蜴,约30种。非特化的蜥蜴。体长30∼45公分(12∼18吋),脊突或垂肉不发达。分布在非洲、欧洲东南部和印度中部多岩石的荒漠地区。 飞蜥虽多为褐色或灰色,雄体於交配季节发生明显的体色变化,变成鲜红、蓝及深浅不等的黄色。有些种类的雌体进行求偶。飞蜥每产2∼20卵,每年可产卵数次。 飞蜥(Agama agama, 又名彩虹飞蜥)是一种普通的灰色蜥蜴,头部红色或黄色。生活在花园、灌木丛和草原。山飞蜥(A. stellio)为埃及北方的常见种类,其尾周围覆满钉状鳞片,相貌凶恶。 体侧有由5~7对延长的肋骨支持的翼膜。具发达的喉囊和三角形颈侧囊。体长150毫米以下,尾长约为体长的1.5倍。已知约16种,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中国产裸耳飞蜥(见图)和斑飞蜥两种,分布于中国云南、西藏、广西和海南。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海拔700~1500米的森林中,常在树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在树上爬行觅食时,翼膜像扇子一样折向体侧背方;在林间滑翔时,翼膜向外展开。滑翔可改变方向,但不能由低处飞向高处。飞蜥以昆虫为食。卵生。在地洞或树洞内产卵,每产2~5枚。 http://baike.baidu.com/view/41000.htm 从观鸟角度来看,鹦哥岭之行可谓失败。然而尖峰岭短短数日终于一扫前期阴霾,真正体验了南方鸟浪的精彩。特别是有几次,我碰巧就站在鸟浪中心,四面树上各种好鸟同时闪亮登场,叫人目不暇接,不由得大呼过瘾,只恨没有多生几双眼睛。几天下来新增了十来个新种,海南观鸟八日,终于得偿所愿,不虚此行了。 […] 鹦哥岭苦行之后,一行人赶至尖峰岭保护区。按同行鸟友的话来说,腐败观鸟旅程就此开始。相比鹦哥岭,尖峰岭保护区商业开发更加成熟,我们也不必苦行僧似的艰苦跋涉。明天只要沿着木栈道走上两圈或者在驻地附近小转一番,各种好鸟即可尽收眼底。走路也不必小心翼翼,也有了更多心思观察这边壮丽的雨林。各种蕨类植物附生在雨林之中,仰起头,茂密的林端宛若升起一座空中花园。 |
|||||
Copyright © 2010 - 2021 手边的自然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ordPress & Atahualpa 49 queries. 1.647 seconds. |